引路执灯—应用心理学专业校友留学深造经验分享会成功举行

当我们站在本科生涯的岔路口,“未来”于我们,是一条尚未到来的满是未知的路——不确定应用心理学的万千种职业可能性,不清楚如何匹配梦校与专业,不熟悉文书撰写的核心逻辑,更对语言考试、签证办理的细节充满迷茫。这种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正是一束来自“过来人”的光。而已毕业的学长姐,正是那群曾走过这条征途、如今愿意为我们“引路执灯”的人。他们亲历过定方向时的挑战、选校时的纠结、申请时的忙碌,也清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业节奏、生活适配细节,那些书本上查不到的“隐性经验”、攻略里没提及的“避坑指南”,都藏在他们真实的经历里。今天,他们带着这份“执灯”的心意回到他们梦的起点——母校北师港浸大,就是要把自己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收获的经验,一一讲给我们听,帮正在就读应用心理学本科的学弟学妹们拨开留学深造的迷雾,让每一步规划都走得更清晰、更笃定,让未来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2025年9月23日与9月24日,北师港浸大应用心理学专业邀请到优秀校友,相继举办了两场留学申请专题分享会,分享会由陈慧敏老师全程主持。虽遇台风天气,但同学们线上参与的热度依然不减。首场分享会聚焦美洲硕士研究生申请,本科生校友丘桐雨(2024届)、张婷萱(2025届)与李璞莹(2025届)受邀作为分享嘉宾。次日分享会聚焦欧洲与亚洲的硕博研究生申请,邀请到金飞扬(2023届)、廖春霖(2024届)、于一帆(2025届)与潘芝琳(2025届)从多个维度进行经验分享。

丘桐雨(2024届,现就读于耶鲁大学)

现就读于耶鲁大学公共健康专业的丘桐雨从长期准备的角度出发,强调扎实的学术背景是申请成功的基石,建议同学们注重提升学业成绩并积极争取研究机会。她提醒,在申请中需细致了解各院校的具体要求,认真准备简历与个人陈述,并合理规划申请时间节点。她也通过分享在耶鲁大学充实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学弟学妹们展现了留学深造生活一幅美好的画卷。

张婷萱(2025届,现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张婷萱详细介绍了申请文书的撰写要点。她指出,文书应紧密围绕个人经历与目标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展现学术兴趣与研究能力,从而突出个人匹配度与竞争力。她还结合自身文书实例,具体说明了如何有效展现这种契合。

李璞莹(2025届,现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的李璞莹的分享围绕留学中介选择与选校策略展开。她提醒同学们在与留学中介的签约时注意保护自身权益,并建议在选校时综合考量院校排名、专业实力、地理位置、就业资源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以做出理性且个性化的选择。

潘芝琳(2025届,现就读于爱丁堡大学)

正在爱丁堡大学攻读绩效心理学专业的潘芝琳详细分享了她DIY申请研究生的经历。她就语言考试准备、留学文书撰写、推荐信获取等关键环节提供了实用建议,并以自己在英国留学的心路历程鼓励同学们保持开放心态,勇敢“走出舒适圈”,体验丰富人生、拓宽多元文化视野。

于一帆(2025届,现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

现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神经认知科学专业的于一帆重点梳理了留学申请的几个重要环节。她建议,在语言考试方面应提前查询目标院校官网的具体要求,确保考试类型与成绩符合标准。在申请时间上,她强调 “宜早不宜迟”,以降低因申请名额饱和而导致的风险。

金飞扬(2023届,现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

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的金飞扬分享了香港硕博申请的相关信息。她整合分析了香港多所高校心理学相关硕士专业的课程架构与培养目标,并建议同学们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选择。对于博士申请,她结合自身经验,鼓励有深造意向的同学主动联系潜在导师,了解其研究方向,并通过研究助理等岗位积累科研经验,增强学术竞争力。

廖春霖(2020届,现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

现于伦敦大学学院攻读认知神经科学博士研究生学位的廖春霖分享了申请文书撰写的实用技巧——运用“逆向思维”,主动思考“招生方期待招收具备何种特质的学生”。他指出,申请人可通过系统查询目标院校官网,深入了解相关教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内容,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调整文书,使其更契合院校的招生偏好与研究需求。

本次应用心理学专业组织的校友留学深造经验分享会为期两天,视角多元。不仅使在读本科同学们对各个地区硕博研究生申请的流程与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展现了不同学术文化下的教育图景,有效拓宽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为个人未来学术与职业发展提供了系统而前瞻的参考。





图 | 分享嘉宾提供

文 | 丁洋 耿雯琦 陈慧敏

初审 | 邢琳娜

终审 | 李雨

Last Updated:Oct 24, 2025